增安型电气设备增大电气间隙及爬电距离
文章出处:本站 浏览量:397 发布时间:2021-04-19
增安型电气设备
电气间隙是指两个导电部分之间的最短空间距离;爬电距离是指两个导电部分之间沿绝缘材料表面的最短距离。前者与空气的击穿电压有关,后者与绝缘材料表面闪络电压有关。
(1)电气间隙
计算电气间隙应按零件的作用及所处的位置来考虑,并有以下两种形式:
1带电零件之间及带电零件与接地零件之间;
②带电零件与易碰零件之间。
所谓易碰零件是指易被操作者触及的金属零件,如电气设备的外壳、操作手把、框架或底板等。这类零件虽然正常时不带电,但如果不接地又发生电气零件绝缘损坏就有可能带电,对其碰触就会引起火花。
电气间隙与导电零件所施加的工作电压有关,如果施加的工作电压有一定的范围,则应按最高工作电压来确定。如变送器的工作电压为DC12V~36V,则连接接线端子应按DC36V计算。
(2)爬电距离
电气设备电气部件的绝缘材料如选择不恰当,或导电零件之间的距离设计得过小,当绝缘材料表面存有灰尘、导电介质时,在电场的作用下,会产生漏电、局部热分解、绝缘材料表面碳化现象。严重时将形成放电通道,产生电火花、电弧及局部发热。
爬电距离的计算应根据工作电压、绝缘材料的耐泄痕性和绝缘材料的表面形状等考虑。耐泄痕性是指在固体有机绝缘材料表面施加可电离分解污染液或污染杂质时对电场的作用力。它是以确定相比漏电起痕指数来划分为I、Ⅱ、IIa和Ⅲb三个等级的。I类绝缘材料为上釉的陶瓷、云母、玻璃等无机材料等;Ⅱ类绝缘材料为三聚氰胺石棉耐弧塑料、硅有
机石棉耐弧塑料、不饱和聚酯团料等;Ⅲa类绝缘材料为三聚氰胺玻璃纤维塑料、表面用耐弧漆处理的环氧玻璃布板等。